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教育动态  > 内容

海口市全域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22所试点校成果显著

  • 发布日期: 2025-09-22 09:29:31
  • 阅读次数   
  • 信息来源:海口市教育局

近日,海口市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人工智能教育迈向规模化、系统化实施的新阶段。全市遴选22所中小学作为先行试点,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为未来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

课程体系以学生素养培育为核心

围绕“认知—技能—思维—价值观”

四个维度

按学段分层推进

小学阶段侧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通过可视化编程、语音识别、图像分类等互动活动激发计算思维与安全意识;

初中阶段注重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开展数据整理、智能体开发等任务,夯实工程思维与伦理认知;

高中阶段将进一步推进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应用。

课程以“信息技术学科扩展”形式被纳入课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每两周一节,每学期共10课时,保障教学有序推进。

各试点校结合自身特色

推动人工智能与多学科深度融合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学校将人工智能融入“梦想课程”体系,开设“智慧蓝”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借助“智能体+数字人”开展互动教学,应用于美术、科学、英语等学科,教师自建“豆包智能体”进行作品点评与场景对话,显著提升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该课程作为学校梦想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数字表达能力,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课堂案例。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学生组装机器人

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

学校建成AI创新实验室,配备机器人、智能家居等设备,并接入大模型支持图像识别、语音交互等项目开发。学校依托集团资源,实施“基础普及+特色发展”双轨教学,学生通过小程序开发、机器人社团等项目完成从代码编写到成果落地的全过程实践。

上海世外附属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讲座

上海世外附属学校AI特色社团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

学校构建“普及—拓展—提高”三层次AI课程体系,学生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2人次、省级216人次,成绩突出。学校近期加入全球人工智能院校联盟(GAINS),持续提升课程国际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学校将人工智能与“地质文化”办学理念相融合,开展“科技融合地质沙盘”等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理解科技与人文的双重价值,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科技创新人才。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学生搭建火山模型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作为师资培训中枢,组织开展多轮人工智能师资培训与资源建设工作,包括全市校长、书记及骨干教师参加的《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培训,组建AI专家团队,开展大模型应用专项训练,并成立“AI+学科工作室”,推动跨学科融合与资源共享,为课程实施提供持续支持。

尽管行动推进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教材尚未完全审定、教师素养有待提升等挑战。下一步,海口市将加快教材审定与师资培训进度,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从“试点”走向“常态”,构建“教学—实践—评价”一体化生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未来人才。

海口市正以人工智能教育为抓手,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AI通识教育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口市教育局 主办:海口市教育局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长滨路市政府第二办公区18号南楼   邮编:570135  联系电话:0898-68724580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33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15 琼ICP备19001528号-3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教育局”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