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市“椰城强师”优秀校长培育工程(2025年)阶段成果交流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海口市教育局规划、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聚焦“转化管理智慧,锤炼校长与后备干部的实践创新力”,采取骨干校长(61人)与校级后备干部(80人)双轨并行培养模式,为海口基础教育变革注入强劲动能。

一、循纲定向,锚定战略坐标,深融国略赋能提质
6月21日上午,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金玲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争做教育强市奋斗者”为主题作讲座。

赵金玲强调,学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及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公职人员担当、文风会风、群众急难愁盼等10类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建立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赵金玲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系统总结海口2024年党建引领、扩优提质等“五大行动”成效,强调未来教育发展将加速向智慧化、个性化方向转型,要通过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课堂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全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提供教育支撑。
二、精准定位,聚焦校长和后备干部核心能力跃升
市级骨干校长以“交流观察收获,打磨实践构想”为主线,分组汇报《基于学校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报告》,通过真实案例实现经验迁移与团队统筹能力升级。专家指导学员优化策略,系统解析“品质办学”闭环。同步开展60学时网络研修,覆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模块,夯实校长数字化领导力。
后备干部围绕“跟岗成果转化·系统治理赋能”,通过模拟新建校制度设计、体系搭建与难题攻关,厘清办学思维链条。辅以80学时顶层设计课程,强化其领导力与政策理解力。
三、专家引领,分阶靶向赋能,精准贯通课程内核
中国教师研修网针对性构建分阶引领体系,骨干校长课程聚焦三阶进阶:以一线校长传授经验迁移方法论、知名专家解析品质办学系统逻辑、小组合作探索系统性路径,推动校长向“发展架构师”转型。后备干部课程突出实战攻坚,资深导师领衔新建校制度设计、体系拆解与难题突破三大序列,通过“理论输入-实践诊断-双轨修订”三维机制,实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


四、实践深耕,多校协同破题,系统构建研究范式
6月21日下午,八位校长展示行动研究成果:海口市椰海学校副校长于彦飞聚焦教研优化,从资源体系与流程机制入手破除形式主义;海口市琼山区东昌学校校长陈川依托乡村特色开发胡椒种植校本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海口琼崖纵队红军小学校长韦清借鉴优质经验,以项目化学习赋能红色基因传承;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副校长王妍妍针对年轻班主任培养构建培训与评价体系;海口市海景学校副校长高元聪探索智慧课堂模式,推动数字化教学转型;海南华侨中学副校长吴憾宇聚焦基于学科素养的教研活动标准化流程设计,计划通过调研分析、优化流程、激发教师自觉及系统谋划,探索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有效路径;海口市灵山中学校长张岩以扁平化管理激发教师积极性;海口市滨江英才小学校长阙平则通过集团化办学实践促进教育均衡。
各校校长作汇报

聚焦新建校“真实攻坚点”策略设计进行小组研讨
教授童汝根点评指出,行动研究需紧扣教育强国战略,形成“问题-行动-反思-系统-文化”闭环。同日,后备干部班围绕新建校关键问题展开研讨,8组学员分别就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等议题汇报解决方案。重庆市南岸区进修学院原副院长刘政建议,应细化落地路径、预判风险并构建量化评估体系,确保策略可操作、能见效。

童汝根教授点评

重庆市南岸区进修学院原副院长刘政点评
五、生态进化,个体赋能与区域协同的双向激活
本次活动将助力骨干校长和后备干部实现三重突破,一是个人能力提升,骨干校长构建“品质办学”长效体系,后备干部掌握新建校攻坚范式,完成执行者到战略设计者蜕变。二是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品质办学实践路径探索》《从0到1的新学校筹建办学攻坚方案》等工具模板,为学校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方法体系。三是区域协同发展,依托优秀校长培育工程的示范作用,建立校际智慧共享网络,通过数字化转型激发教育创新活力,共同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基础教育高地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本阶段交流既是海口市“椰城强师”优秀校长培育工程(2025年)省外跟岗研修的成果检验节点,更是实践深化的开端。未来,骨干校长和后备干部将携带优化方案返校实践,以知行合一的行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基础教育领军者的力量。


